金牌猎头裔锦声 为蓉带来华尔街的投资

她是一个对金融一无所知的文学博士,却毅然选择闯荡华尔街;她从普通的华尔街小兵,做到了公司副总裁,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,她认识2/3;她从成都走到华尔街,又将华尔街带到成都……现在,她的身份是作家、美国华尔街人力资源专家、全美人力资源协会副会长、重心集团总裁、成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。

英语是她的一个武器

几日前,成都晚报记者致电裔锦声,她正在香港与两位朋友一起看电影《南泥湾》。听到记者来自成都,她的声音一下子高了两分,“我最近正打算回家乡一趟。”

裔锦声的小学、中学都在锦江边,她最喜欢的事,就是在锦江边读书。也是在锦江边,裔锦声开始了她最初的梦想—走出去,认识更大的世界。

“英文给了我一个武器。”裔锦声有众多传奇故事,英语是开始。1978年,裔锦声以英语口语全川第一名成绩,被吉林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。大学毕业,她考取了南开大学英语系硕士班,随后到了北京大学教书。

1985年5月16日晨跑时,裔锦声偶遇美国华盛顿大学前研究生院院长、著名数学家和诺贝尔奖的多次提名者Guidoweiss教授。对方十分惊讶于她流利的英语,两个星期后,将一封国际快件交到她手中,里面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、全额奖学金和美国移民局颁发的申请美国签证的IAP-66表。在华盛顿大学,裔锦声的专业是比较文学,仅仅用了半年时间,她就通过了博士生的资格考试。

找工作是如此不屈不挠

大学毕业,正遇上美国经济危机,根本就没有与比较文学相关的工作。不服输的裔锦声告诉自己,一定要找一份工作。

每天,她都要买回一大堆报纸,希望能从中找到工作。一天,她从《纽约时报》上看到舒利文公司刊登的招聘广告:商学院毕业;至少三年的金融专业或银行工作经验;开辟中国香港、亚洲业务。她被吸引住了,觉得这份工作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,她一定要得到。

她将自己厚厚的简历给舒利文公司寄去,却杳无音信。随后,她干脆主动出击,坚持每天给对方打电话联系,从人事部门一路“骚扰”到总裁。总裁被裔锦声打动了,同意她参加面试。然而,她整整经历了7次面试,其中一次等了3个小时才见到面试官。面试官告诉她,等待也是面试的一部分,考验的是耐心。最终,舒利文公司拒绝了其他100多名应试者雇用了裔锦声。

猎尽华尔街2/3的华人

舒利文公司专为波士顿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寻找人才,业务范围遍布法律、医院、金融界等。从学校进入一个美国主流公司,裔锦声开始逼迫自己成长。开始的工作,就是每天打50个电话,每天读各种美国刊物1小时,读《华尔街时报》1小时,熟悉银行业务2小时……第一笔业务让裔锦声记忆犹新:她打电话到瑞士银行,告诉对方希望建一个人才数据库,对方却提出要一个上海办事处的管理人才。通过努力,她很快把16位应聘人的资料传真过去,帮对方找到需要的人……

裔锦声成为华尔街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专家,她的人才库里储存着4000多名高级人才的档案,华尔街上2/3的华人认识她。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中国台湾教授被她推荐到瑞士银行,高盛、雷曼兄弟等著名企业众多高管也是来自她的发掘。有意思的是,给了她第一笔业务的瑞士银行高管,也曾被她介绍到花旗银行做副总。

把成都介绍给世界

现在的裔锦声拥有多重身份,最让她骄傲的是“成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”。她重新“排列组合”自己的人才库,将华尔街众多大佬、银行家、投资商介绍到成都投资,为成都的经济腾飞添砖加瓦。

2004年,裔锦声开始向世界推介成都。“随着成都的发展,越来越开放,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,华尔街的很多人也很想了解成都、投资成都。”裔锦声理所当然地扮演了“介绍人”的角色,成都人熟知的熊猫城就来自她的“穿针引线”。“近一年来,我回了成都9次。”在成都举办的世界华商大会、西博会等国际洽谈会上,裔锦声都带来了国际交流团队。

本月1日,她又从香港赶回成都,“手上有好几个关于天府新区的项目,包括现代农业风情小镇和福克斯主题公园。有些项目已经进入深度洽谈期。”

成都晚报记者 叶燕

法律声明:
1、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将才网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于“将才网”,转载请注明“转自将才网”;
2、凡本网未注明来源“将才网”的作品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,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;
3、本站力求以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向需求者提供资讯、资料,可能会有未经某些网站和组织许可应用相关资讯和图片,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处理。

Copyright © China Top Human Resource. All Rights Reserved. 将才网 版权所有
京ICP备09023438号-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697